引进版图书是指非中国内地作家所著的图书。其中,中国的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作者的图书,经版权交易引进中国内地的也视为引进版图书,图书国别(地区)以该书作者目前的国籍或地区为准。其中既包括著作权作品的原版,也包括以改写、翻译、注释、编辑等方式使用著作权形成的不同版本的作品。我...[详细]
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14年
下载次数(589) | 被引次数(8)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强,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从小学阶段开始,英语就已经和语文、数学一样成为了主要的学习科目。在我国,英语教学最直接的载体就是英语教材,而教材的出版关系到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同时...[详细]
南京大学 硕士论文 2017年
下载次数(11) | 被引次数(0)
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1931-),是加拿大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历史上首位短篇小说获奖者,被瑞典文学院称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作品篇幅虽然短小,却技艺精湛,刻画细腻,哲理深刻,具有长篇小说内容上的丰厚意蕴和时空跨度上的超越性。这种将短篇小说...[详细]
东北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20年
下载次数(149) | 被引次数(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出版业迫使必须面对新的挑战,作为内容供应者的出版社正经历着消费者习惯转变带来的一系列危机。译林出版社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文艺类图书出版社,其市场份额、综合评分都高居第一,但面对近年来走精品路线的对手、互联网阅读兴起和盗版盛行的几重夹击,其以全取胜的策略受到了动摇。本...[详细]
南京大学 硕士论文 2015年
下载次数(593) | 被引次数(0)
艾丽丝·门罗被赞誉为“作家中的作家”,其小说往往呈现出女性化的视点、立体化的结构和心理化的描写,在有限的叙事空间中展现出复杂、多义、深刻的审美价值。同时,门罗关注人物的个体经验,在伦理层面体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本文将对其老人形象塑造的伦理意义进行探究。引言部分梳理门罗的...[详细]
西安外国语大学 硕士论文 2020年
下载次数(81) | 被引次数(0)
...[详细]
《外国文学动态》2009年05期
下载次数(45) | 被引次数(0)
本文在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视域下,借鉴社会学中的互动理论解读马洛伊·山多尔的作品。研究材料基于最新翻译的马洛伊·山多尔的个人作品以及未翻译的英文版著作,从三个部分进行互动关系的探讨。在文本细读下分析作者自身、书中人物之间清晰的互动关系,借此展现作品所探讨的深刻内涵与审美价值。第一部...[详细]
西北民族大学 硕士论文 2021年
下载次数(60) | 被引次数(0)
美国外交官何天爵于1869年来华,在华居住十六年,其所著的《本色中国人》是对晚清中国社会各阶层一次全方位的解剖。作者力图以旁观者的立场客观地描绘西方人眼中不可思议的中国模式和社会风尚。本文借助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理论,从中国制度和中国生活两方面分析何天爵视野中的中国形象。中国制度涉及...[详细]
山西大学 硕士论文 2020年
下载次数(210) | 被引次数(1)
《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蒙田随笔全集》,一提起这些闻名书界的翻译文学作品,便使人们联想到它们的出版者——译林出版社。成立10年来,译林出版社以自己的超前性、系统性和独特性向社会...[详细]
《出版科学》2000年03期
下载次数(154) | 被引次数(1)
...[详细]
《编辑学刊》2019年04期
下载次数(74) | 被引次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