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指语言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
[详细]
《简明古籍整理辞典》
字数(16)
中国古代汉语虚词著作。卢以纬著。今传最早版本为中国明代嘉靖年间刊行《奚囊广要》丛书本(原本)、万历年间《格致丛书》本(改编本)。约1万字。前者有泰定元年(1324)胡长孺序,后者无此序,并更名《新刻助语辞》,内容略有删节。陈望道1962年...
[详细]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社会和人文科学》
字数(631)
相当于现今所说的虚词。金兆梓《国文法之研究》:“凡有实(即客观的物体或其相)可命...
[详细]
《汉语知识词典》
字数(105)
语法术语。又称作“语助辞”。古代注释家用以指称以语气词为主的虚词。汉毛亨著《毛诗故训传》,训思、薄、且、载、忌、止、聊等字为“辞”。后代注释家或沿用“辞”以释之,或称之为“语助”、“语助辞”。《诗经·邶风·雄雉》:“雄雉于...
[详细]
《传统语言学辞典》
字数(722)
即“虚词”。参见“辞”条。亦称《助语辞》。我国第一部研究虚词用法的专著。一卷。元·卢以纬著。共66个条目,阐释135个虚词(包括复音虚词)以及固定结构的意义和用法,并援引古籍,作为例证。明嘉靖年间刊行的《奚囊广要丛书》收有此书。明...
[详细]
《古汉语知识辞典》
字数(223)
①也称“助辞”“助语”。指表示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也包括一般所谓“发语词”。清袁仁林《虚字说》: “凡书文发语、语助等字,皆属口吻。口吻者,神情声气也。”如 《左传·隐公元年》: “尔有母遗,我独无。”杜预注: “ ,语助也。”《论...
[详细]
《实用汉语语法大辞典》
字数(305)
又名《助语辞》。元卢以纬著。成书不晚于元泰定元年(甲子,1324年)。是中国第一部研究虚词的专著。共列66组词目,对136个虚词和固定结构作了诠释。本书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不同的文言虚词之间、文言虚词和口语虚词之间、同一虚词的不同用...
[详细]
《实用汉语语法大辞典》
字数(905)
《语助》是中国第一部研究古代汉语虚词的专著。元代卢以纬著。今见最早版本为明代嘉靖年间刊行的《奚囊广要》丛书本。本版有泰定元年(1324)胡长孺序。后有明万历年间《格致丛书》本,更名为《新刻助语辞》,内容较前版略有删节,亦无胡长孺...
[详细]
《中华名著要籍精诠》
字数(1131)
《助语辞》之别称,详见“助语辞”。...
[详细]
《四库大辞典·上》
字数(19)
古代汉语语法术语。语助词。有时用作虚词的总称,有时用来指语气助词,有时只指为了语言节奏需要的虚词。王力在最后一种意义上使用这一术语,即所谓“足句虚词”。例如,“之” 加在姓和名中间 (如《礼记》 “罔之裘”、《左传》 “介之推”...
[详细]
《王力语言学词典》
字数(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