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问词条 学问文献 退耕地 相关学问

采用样方法对延安市张梁试区退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植被组成及其多样性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1退耕地自然恢复形成的自然植被群落共有 5 8种植物 ,分属于 1 9个科 ,以菊科和禾本科植物最为丰富 ;2当年退耕地、1 a退耕地、2 a退耕地、5 a退耕地和 1 3a退耕地的...[详细]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下载次数(173) | 被引次数(67)

土壤呼吸是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深入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对土壤呼吸日变化、季节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对其年际变化的研究相对很少。为深入研究土壤呼吸的年际变化,我们在天龙山地区对一个退耕地和一个裸地的土壤呼吸及其土壤温度和土...[详细]

山西大学 硕士论文 2017年 下载次数(118) | 被引次数(0)

不同年代退耕地受土壤水分与植被的影响,地表风沙流输沙量呈规律性变化。以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治沙站不同年代退耕地为研究对象,用风沙流观测仪测定了不同年代退耕地上0~100 cm的风沙流输沙量,分析了不同年代退耕地风沙流年输沙量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输沙量总体上表现为随退耕时间的...[详细]

《中国农学通报》2018年24期 下载次数(99) | 被引次数(2)

综述了国内外退耕地的相关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演替规律对退耕地植物群落的影响及植物群落的演替与退耕年限之间的...[详细]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年04期 下载次数(223) | 被引次数(4)

为评价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成效及认识下垫面改变对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采用圆盘入渗仪以4、6、8年退耕地为对象,长芒草草地为对照在黄土丘陵区分层(表层、20 cm、40 cm)研究退耕地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并探讨其影...[详细]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年02期 下载次数(696) | 被引次数(58)

以晋西北偏关县退耕还林地为研究对象,在退耕5,4和3 a(分别为2000年,2001年,2002年)的退耕地分别取120个1 m×1 m的样方,在对照区取2...[详细]

《水土保持通报》2007年03期 下载次数(185) | 被引次数(12)

退耕还林(草)工程是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在退化和脆弱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黄土高原作为我国水土流失与生态退化的典型区域,已成为我国实施生态恢复工程的重点,揭示和阐释生态恢复过程中生态效应规律及关键驱动因素,对该区域植被恢复建设、脆弱生态系统功能修复以及生态环境改善...[详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博士论文 2015年 下载次数(794) | 被引次数(6)

本研究以陕北黄土丘陵区三个典型流域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70个不同植物群落进行植被调查,分析了该区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功能多样特征以及草本植物的空间格局规律,探究不同管理方式对草地优势种群生态位的影响,进一步评价退耕群落的适应现状,为该区退...[详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硕士论文 2016年 下载次数(119) | 被引次数(2)

[目的]分析祁连山浅山区退耕地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为该区退耕地植被恢复及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祁连山大黄山林区三种类型退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干筛法测定团聚体粒径,分析不同粒级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规律。[结果] 3种类型退耕地≥0.25 mm...[详细]

《水土保持通报》2020年04期 下载次数(271) | 被引次数(6)

由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具有地形比较复杂、环境条件恶劣、土壤侵蚀性比较强等多种特点,给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影响。根据相关研究提供的资料来看,黄土丘陵沟...[详细]

《吉林农业》2015年17期 下载次数(79) | 被引次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