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以武举高第,补左卫长史,累迁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天宝八年(公元749年)为天德军使、安北都府使兼九原太守。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诏子仪为卫尉卿、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率本军东讨。在...
[详细]
《中国军事人物辞典》
字数(259)
唐中兴功臣。 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 曾任天德军使、九原太守。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反,以郭子仪为灵武郡太守兼朔方节度使,往河北击败史思明。 迎太子李亨至灵武登基,郭子仪提孤军东讨安禄山,南护唐肃宗收复关中,以功授兵部尚书、...
[详细]
《宁夏百科全书》
字数(515)
唐朝大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武举出身。历任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叛乱时,任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率军东讨,在河北击败史思明。肃宗即位后,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
[详细]
《大学历史词典》
字数(264)
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身材高大,以武举补左卫长史。天宝八年(749)拜左卫大将军,后兼九原太守。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诏子仪为灵武郡太守、朔方节度使,率本军东讨禄山。子仪收静边军,斩贼将周万顷,败高秀于河曲,收云中马邑开东...
[详细]
《二十六史精要辞典·中》
字数(611)
唐大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以武举高第,累迁天德军使、安北都府使兼九原太守。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节度使。肃宗即位,任关内河东副元帅,后升中书令,进封汾阳郡王。德宗即位,被尊为尚父,罢兵权。《旧唐书》卷一二○有传。史臣裴垍曰...
[详细]
《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下》
字数(1154)
华州郑(今陕西华县)人。以武举累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安史...
[详细]
《唐诗百科大辞典》
字数(79)
别名(字或号):籍贯: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生年(公元...
[详细]
《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
字数(79)
唐大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以武举高第,累迁天德军使、安北都府使兼九原太守。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击败史思明,功居第...
[详细]
《中国历史人物辞典》
字数(174)
唐朝著名将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初以武举补左卫长史,累迁至兵部尚书,太尉兼中书令、天下兵马副元帅,封汾阳郡王。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叛唐,子仪以朔方节度使出兵单于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击败安禄山部将高秀岩部,进围...
[详细]
《黄河文化百科全书》
字数(484)
唐朝将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先任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安禄山反,奉诏东讨,与李光弼等大败史思明,收复河北10余郡。肃宗即位,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
[详细]
《中国历史便览》
字数(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