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业     

春秋时期的冶铁业已较为发展,特别是在北方的两个大国—齐、晋,冶铁和铁器制造已具相当规模。春秋中叶,齐灵公命叔夷管理的“造铁徒”达四千以上;据《管子》,《海王》、《轻重乙》等篇记载,齐国在当时已有铁官,不少农业生产工具和手工业生... [详细]

《二十六史精要辞典·上》 字数(271)

铁业     

汉武帝时实行冶铁官营、生产规模扩大,当时已能炼出质量较高的“灰口铁”,可用于制造轴承;继以脱碳为主的“白心可锻铸铁”之后,进而发明了铁心石墨化的“黑心可锻铸铁”(在西方白心可锻铸铁至18世纪初才发明,黑心可锻铸铁更晚),这种比较彻... [详细]

《二十六史精要辞典·上》 字数(355)

铁业     

东汉在冶铁技术上有较大的突破和进展,其主要成就之一,是“水排”的发明与使用。水排,就是水力鼓风机械。在东汉初年,杜诗担任南阳太守,他“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详细]

《二十六史精要辞典·上》 字数(325)

美国第一座鼓风高炉于17世纪20年代建于弗吉尼亚,但从未投入生产。18世纪初,弗吉尼亚的高炉重新开炉,随后马萨诸塞、康涅狄格和新泽西等地也建起了高炉。独立战争爆发时,除佐治亚以外,各殖民地的炼铁业已臻完备。产量超过英国。1800年,宾夕... [详细]

《美国社会历史百科全书》 字数(332)

铁业     

楚国冶铁业在春秋晚期逐渐发展起来。楚国故地发现春秋晚期的铁器包括凹口锄、刮刀、剑、铁条、鼎形器等。经金相检验,证实楚在春秋晚期不但有了块炼铁和白口生铁,而且有了块炼渗碳钢和形体复杂的铸铁器,韧性铸铁也随之产生。进入战国时期... [详细]

《楚国历史文化辞典》 字数(333)

铁业     

铁制工具的使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壮族先民使用铁器晚于中原地区,据《史记》《汉书》记载,汉代吕后曾经“禁南越关市铁器”“毋予蛮夷外粤金田... [详细]

《壮族百科辞典》 字数(203)

铁业     

steel industry... [详细]

《汉英社会科学大词典》 字数(17)

铁业     

陕南地区铁矿分布很广,嘉庆以后冶铁业大发展,成为一个大的产铁区。主要有凤县“黑河之铁炉川,略阳之锅厂,定远之明洞子,宁羌之二郎坝,留坝之光化山,镇安之黑洞沟,洵阳之骆家河”。在这些矿区当中冶铁中心又是凤县的铁炉川和留坝的光化山,... [详细]

《陕西社会经济史》 字数(2755)

经过诸葛亮的提倡和管理,蜀国的盐铁事业有相当发展。据记载,当时“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三国志·蜀书·王连传》)。刘备既定蜀中,任王连为司盐校尉;吕义、杜祺、刘斡等均曾任盐府典曹都尉,掌管盐铁;而张裔则任司金中郎将,负... [详细]

《二十六史精要辞典·上》 字数(520)

中国人工冶铁的最早时间不晚于春秋中期,属于春秋晚期的铁器已经发现很多件。其中在江苏六合程桥两座东周墓出土的用煤炼铁制成的铁条和白口铸铁丸... [详细]

《中国之最大观》 字数(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