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系统搜集整理馆陶方言复句关系表达手段,并对这些表达手段进行描写,探究表达手段所连接复句的逻辑、语义、语用特点,以求对馆陶方言复句表达手段有一些初步的探索。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馆陶县的人文地理概况与馆陶方言音系,突出了馆陶县南北片发音的不同;接着概括了现代汉语普通话复...[详细]
陕西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16年
下载次数(110) | 被引次数(1)
馆陶方言中"的"字用法相当复杂:根据地理区域的不同,"的"有不同的读音;用法上,有...[详细]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下载次数(111) | 被引次数(1)
众所周知,方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它与共同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共同语不断地从...[详细]
《神州》2013年32期
被引次数(0)
河北省馆陶方言中的"着"字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着"字的读音...[详细]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年01期
下载次数(87) | 被引次数(1)
馆陶方言中"着"有五种不同的读音,每种读音的分布和语法意义都不同。本文主要针...[详细]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年06期
下载次数(83) | 被引次数(3)
冀鲁豫三省毗邻地带有晋语、北方官话和中原官话三种方言,其交界处在广平县城关、魏县棘针...[详细]
《柳州师专学报》2013年05期
下载次数(199) | 被引次数(3)
邯郸方言是河北方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具有动态变化的语音又是邯郸方言研究的重中之重。究其原因,一方面,现代邯郸方言具有古赵国方言特征的遗留,在方言自身运行机制的作用下,或快或慢地进行演变、发展。另一方面,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自战国至明清时期该地域多次移民的历史,其语音演变轨迹十...[详细]
辽宁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13年
下载次数(1595) | 被引次数(15)
代词是语言中数量有限但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基本词。汉语方言代词的使用比较有特色,颇有研究价值。随着近些年学界对方言语法研究的逐渐重视,代词的研究也有了一些成果,但是研究状况并不平衡。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与晋、鲁、豫三省接壤,其所辖各县的方言分别归属于晋语、中原官话和冀鲁官话,邯郸方言...[详细]
河北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14年
下载次数(882) | 被引次数(10)
本文以河北中南部方言的单字调、连读调和轻声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数据统计、比较法、实验语音、方言地图等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描写并探讨了河北中南部方言声调系统的特点。除绪论外,全文共分为五章。绪论。首先,界定了河北中南部地区的范围,并介绍了河北中南部地区的方言概况;其...[详细]
河北师范大学 博士论文 2014年
下载次数(1977) | 被引次数(22)
汉语中的后附性虚成分由于语义虚化、功能语法化而引发语音弱化以致合音、并使合音音节发生变韵、变声、变调的现象一般称为“变音”,以区别于单纯受语音条件制约的历史音变或语流音变。三十年来,河北邻省山西、山东、河南(北部)方言中由子缀、动态助词“了、着”等引发的Z变、D变已引起学界高度关...[详细]
河北大学 博士论文 2019年
下载次数(1107) | 被引次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