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唯一的北东向地震带。分布于南坪、松潘、平武、茂县、雅安一带,长约400千米,宽达80千米。强震主要分布于北段,地震强度较大,频度也较高。地震的总体方...
[详细]
《四川百科全书》
字数(212)
从现有的众多的地震资料研究表明,龙门山地震带(中南段,下同)中强地震具有明显的迁移特征。即本世纪前的中强地震的迁移规律是由北(北东)往南(南西)迁移;本世纪以来的中强地震的迁移规律正好相反,即由南(南西)往北(北东)迁移。龙门山地震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破坏性大地震,近年来,我国大...[详细]
《四川地震》1940年10期
下载次数(161) | 被引次数(0)
地震区、带的划分直接影响地震活动性参数的选取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结果,它是...[详细]
《国际地震动态》2012年06期
下载次数(53) | 被引次数(0)
地震区、带的划分直接影响地震活动性参数的选取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结果,它是地震区划中一项重要的工作。龙门山地震...[详细]
《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 2012-06-25
下载次数(13) | 被引次数(0)
采用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计算方法,定量分析龙门山地震带及邻区1970年以来现代中小地震空间分布图像特征,探讨其与历史强震震中分布、主要断裂展布和地震带边界的关系,验证...[详细]
《西北地震学报》2012年03期
下载次数(140) | 被引次数(9)
大震系列公式:Ni=(Ni-k/1-b )k在龙门山地震带的地震研究中仍然是适用的。使用该公式处理龙门地震带可知1879年发生MS7....[详细]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下载次数(159) | 被引次数(4)
采用16S r DNA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结合不同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差异,分析龙门山地震带土壤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样品其理化性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三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杂木林、...[详细]
《土壤通报》2017年05期
下载次数(145) | 被引次数(5)
龙门山地震带毗邻平原地区和大都市,多以中等地震活动方式释放应变能。对龙门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特点研究之后,认真探讨了用于该带地震预报研究的...[详细]
《高原地震》1997年02期
下载次数(98) | 被引次数(0)
近十年来,在龙门山地震带周边地区先后发生了汶川大地震(里氏8.0级)和芦山地震(里氏7.0级),但鲜有关于地震灾区土壤微生物的报道,对于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植被多样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甚少,而就震后如何恢复脆弱的生境方面也少有涉及。因此,本研究采集了龙门山...[详细]
西华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18年
下载次数(105) | 被引次数(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至10月12日12时,四川省汶川发生Ms8.0级地震后共记录到余震3 3308次,Ms≥4.0级余震268次。采用GIS技术,对龙门山地震带上汶川、北川、青川3个县从2008年5月12日~10月12日12时发生的156次Ms≥4.0级余震的空间分布...[详细]
《地质科技情报》2009年02期
下载次数(338) | 被引次数(11)